編者按
浙江是海洋捕撈大省,漁船數量多、作業區域廣,東海船舶密度大、通航環境繁雜,漁船管理難度大。近年來,浙江省聚焦漁船監管,以漁業綜合管理改革和漁船漁港精密智控兩項國家試點為契機,以數字賦能為牽引,大力開展漁船精密智控工程(“浙漁安”)建設,以算力換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打造漁船智慧監管新模式。今年以來,“浙漁安”日均預警干預6000余次,電腦端日均訪問量2435人次,手機端日均訪問量8.6萬次,漁民滿意度達99.41%。
創立“一個庫”,實現協同監管。全面梳理人、船、港、環境等漁業監管和服務數據,橫向打通與公安、司法、自然資源、交通、應急、海事、氣象等7部門,共享數據43項,760個字段(接入公安廳沿岸視頻數據、司法廳漁船船員行政處罰行政檢查數據、自然資源廳浮標監測和海況預報數據、交通運輸廳漁船檢驗數據、浙江海事局商船數據、省氣象局氣象預報數據);縱向貫通部省市縣鄉村六級,將分散分塊的數據、業務、資源集成共享、互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漁船監管數據一庫融合,大屏、中屏、小屏(駕駛艙、工作臺、手機端)實時聯動,漁民側、管理側同頻共享,做到數據“多跑路”,監管全閉環。
創建“一張網”,實現海陸互聯。按照“寓管理于服務”的理念,組建全球最大的漁船衛星通訊專網,按照“雙星、雙基帶、雙地面站”架構,推進大型漁船衛星寬帶上船,目前10158艘大型漁船(完成率98.3%)實現“電話通、視頻通、數據通”,根本性解決海陸通信問題。漁民普遍反映通訊方便、網速穩定、成本節約,20G流量費用從原來的3萬元/艘降到0.15萬元/艘,年費用降幅達95%。
創設“一個碼”,實現周期管理。首創“浙農碼”,推行漁船和船員賦碼管理,實施“以碼管船、以碼管人”。實現漁船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捕撈許可、漁船檢驗、行政檢查、行政處罰、預警處置、隱患排查、互助保險等7個環節,設置紅黃綠三色轉碼條件,讓“紅碼漁船”禁止出海,處處受限,“綠碼漁船”一路暢行。實現船員全職業周期管理,圍繞駕駛艙值守、穿戴救生衣等船員安全生產行為,出臺船員記分規則,依分實施紅黃綠三色轉碼,推行船員掃碼上船,自動比對進出港報告船員信息,禁止紅碼船員出海,對未報告、職務船員缺配、報告人數不符等實時干預。
構建“一組算法”,實現風險識別。圍繞人、船、環境三大要素,基于漁船定位、數據融合、AI算力等基礎,開發了3大類50項算法。推出駕駛艙“AI巡檢”,對無人值班瞭望自動預警、人工干預;實施“繁忙提醒、危險提醒”,對進入繁忙航道、事故多發區的漁船自動警示要求船長謹慎駕駛;設置推薦航路“漁船礙航”自動干預,防范漁船錨泊;創新開發了“漁船失速”、“設備雙離線”、“傾斜角過大”等預警,實現對遇險漁船的早預警、早救援。今年3月2日,象山釣具船沉沒事件中,系統通過計算漁船傾斜角度自主發出“高風險”報警,比406沉船報警提前15分鐘(“浙漁安”09:34預警,海事09:49預警),為救起全船23條鮮活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打造“一個監測體系”,實現動態感知。建設“技防+人防”一體化風險監測和處置體系,實現主動感知、自動預警、有效干預、及時救援。技防方面,構建海上“雪亮工程”,研發安裝船端一體化AI智控終端,通過“人工智能(AI)+攝像頭”,實現船員人數量、臨水作業未穿救生衣等場景船端自動預警和岸端遠程干預。升級15336艘漁船的北斗、AIS設備,漁船定位頻率從原來的15分鐘提升至1分鐘。建成AIS基站36座、岸基雷達20座、智慧漁港20個,通過“雷達監測+圖像識別”,對進出漁港船舶的舷號信息進行全天候電子識別,對嫌疑船舶進行預警和拍照、錄像取證,實現異常情況自動告警、快速處置。人防方面,打造省、市、縣、鄉、村(企)五級一體化“浙漁安”應用體系,明確23個應急指揮中心、30個漁政執法部門、284個鄉鎮基層漁船管理組織、1305名基層漁船管理人員的職責任務,實行風險主動感知、船端自動預警、基層有效干預、部門派單查處,推動漁船安全應急管理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夯基礎、補短板 全力推動海洋漁船規范安全管理 編者按 《河北省漁業船舶管理條例》已于9月1日正式實施?!稐l例》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突出漁船安全這條主線,堅持“嚴”的主基調,實行“船、港、人全要素,造船、檢船、作業全鏈條,出港、入港、停泊全流程”閉環管理,用法治力量護佑漁船安全。 聚焦難點堵點,努力構建漁船管理新格局。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洋漁船安全管理工作,省委書記倪岳峰、省長王正譜先后多次作出批示部署,在總結分析當前漁船管理中的難點問題問題基礎上,借鑒先進省份經驗做法,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海洋漁業安全生產管理若干措施》,就全面落實責任、加強漁船修造管理、嚴格作業監管、加強漁港建設監管、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等方面,提出了19條具體措施,從漁船修造到水上漁船突發事件處置進行了全面部署。一是明確了責任。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漁船安全生產責任制,漁業部門負責漁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漁船修造行業管理,漁船檢驗機構負責依法檢驗,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依法查處無照經營涉漁船舶修造廠點。二是強化全鏈條監管。從漁船審批修造、日常安全管理、漁港建設管理、防災減災等進行了全面部署。三是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強力開展涉漁“三無”船舶集中整治行動,全面進行核查,依法予以查處。四是強化依港管船。對加強漁港規劃建設、推動駐港監管、改善漁港環境和智慧化管理水平進行了部署,并規定了時間節點。 堅持法治引領,修訂《河北省漁業船舶管理條例》。《河北省漁業船舶管理條例》自2003年實施以來,部分條款已不符合不適應新時代漁業船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此,省人大常委會將該條例的修訂納入了今年立法計劃,并作為重點立法項目進行修改完善。在省人大法工委、農工委和省司法廳的大力支持下,7月25日,《河北省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順利審議通過,已于9月1日正式實施?!稐l例》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突出漁船安全這條主線,堅持“嚴”的主基調,實行“船、港、人全要素,造船、檢船、作業全鏈條,出港、入港、停泊全流程”閉環管理,用法治力量護佑漁船安全。一是將涉漁船舶修造聯合監管上升到立法層面,明確了工業和信息化、漁業、漁船檢驗等主管部門的責任分工,建立了溯源倒查機制,增加了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等相關條款。二是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屬地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進行了明確,對漁船航行、作業、停泊和應急處置做了具體規定,明確了休閑漁業船舶的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職責和應滿足的具體條件。將定人聯船、編組生產等行之有效的經驗上升到制度層面,加大違法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推進依法治理。三是進一步明確法律責任,明確了漁船修造管理職責和處罰權限、漁港環境和信息化建設具體要求、為“三無”船舶提供服務的懲罰標準,確保監管措施落地見效。同時,對漁港建設管理進行了全面梳理明確,并對漁業部門駐港監管責任和漁港經營者在漁港安全和環境等方面應承擔的責任進行了明確。 突出重點隱患,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涉漁“三無”船舶長期以來困擾河北省海洋漁業管理,也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為解決這一管理頑疾,王正譜省長組織進行專題研究,省政府制定印發了海洋涉漁“三無”船舶整治方案,專門召開會議進行了部署,決心利用1年左右時間,將近1907艘納入地方安全監管漁船全部清理退出,并同步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截至目前進展順利效果良好。一是消化存量。清理地方“納管船”伊始,相關各級政府都成立了市長任組長的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落實漁業、鄉鎮、公安等部門參加的“五包一”、“四方包聯”責任體系,對“納管船”實現有效封控。同時,啟動漁船身份核實、價值評估和公示、與船主簽訂退出協議等工作,截至目前,1700多艘漁船簽訂退出協議,2024年2月底前將全部實現退出。二是嚴打增量。根據省政府部署,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河北海警局、河北海事局,聯合制定了《河北省打擊海洋涉漁“三無”船舶專項執法行動方案》,于5月16日至8月15日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打擊海洋涉漁“三無”船舶專項執法行動,在地方政府統一指揮下,各部門通力合作,對岸線、漁港及臨時停泊點、商港、船廠進行全面排查,查獲疑似“三無船”834艘,全部轉運至指定地點依法依規進行分類處置,實現了震懾、警示、教育的多重目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三是堵住源頭。未批建造是“三無船舶”產生的主要原因,河北省工信部門對承擔的職責任務進行了全面梳理,逐項分解落實,建立漁業船舶修造賬,明確檢查的程序、內容和方法,做到規范統一、簡便易行。還堅持屬地常態化檢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對全部漁業船舶企業進行常規或突擊性檢查,以高壓態勢確保企業合法經營,在近期執法檢查中沒有發言船廠有違規造船行為,管理效果良好。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共建共治共享 創新漁港建設經營管理新模式 編者按 珠海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是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毗鄰港澳,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漁港建設基礎良好,現擁有洪灣中心漁港(中心級)及萬山漁港(二級)等8個漁港(漁船停泊區)。近年來,珠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以建設現代漁港為目標,突出政府引導和市場化相結合,依托洪灣中心漁港,在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合作發展等方面實現了系列突破,探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漁港建設經營管理新模式。洪灣中心漁港迅速發展成為珠江口作業漁船主要魚貨集散地之一,榮獲國家級海洋捕撈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全國文明漁港、國家中心漁港等“國字號”榮譽。 共建——高位謀劃科學布局 珠海市高度重視漁港建設,根據城市規劃和發展需要,印發實施《珠海市現代漁港建設規劃(2016-2025)》,投入約12億元建成洪灣中心漁港并順利投入運營使用,布局形成以洪灣漁港-示范性漁港為中心、以萬山、桂山漁港等其它地方性漁港和灣仔避風錨地為補充的現代漁港體系。 珠海市積極拓寬漁港建設新思路,采取政府與企業共建模式,由市屬國有企業承擔洪灣漁港建設項目融資和建設任務,組建漁港建設項目公司(珠海洪灣中心漁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灣漁港公司”),負責漁港合作開發建設及管理等工作,相關決建港資金難題,同時充分發揮社會資本作用和效益。 推動政企持續投入建設。珠海市將洪灣漁港用地劃分為公共服務區和商業功能區。公共服務區用地產權歸屬市政府,由政府持續投入財政資金運維,但公共服務區除了布局建設港池、碼頭、庇護中心等基本的公共配套基礎設施外,還保留布局建設可對外出租收益的物資補給中心、冷藏儲冰庫等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已簽約商戶48戶,出租率70%以上,逐步減少政府后續在漁港運營管理方面的財政投入。商業功能區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由洪灣漁港公司持續投資開發。 共治——職權明晰管理有序 珠海提前謀劃漁港管理運行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企業運營管理”漁港共治模式。 解決權屬不清問題。珠海市以洪灣中心漁港為試點,針對漁港普遍存在權屬管理不清問題,對漁港管理體制進行大膽探索創新,明確漁港公共服務區權屬歸珠海市人民政府,經營管理權由市政府授權市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委托洪灣漁港公司負責,行政監督管理權則由漁政部門及相關駐港監管部門依職責分工負責,有效地形成漁港監管合力。 健全漁港共管制度。珠海市通過地方立法加強漁港管理,修訂完善《珠海市漁港管理條例》《珠海洪灣中心漁港港章》,進一步明確漁港管理各部門職責分工,提高漁港管理條例和漁港港章的適用性。同時,洪灣漁港公司內部編制漁港經營管理相關制度,確保漁港經營管理各項業務工作有序開展。同時,珠海市調整采用“包干”方式對漁港進行運營管理,對委托運營包干年度成本進行規制并對收益總額進行包干核算,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共享——產業集聚聯農帶農 珠海市漁港經濟區建設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品集散中心、國家休閑漁業文旅區和全國智慧漁港綜合管理示范基地為目標,以洪灣中心漁港為核心,構建現代漁業產業經濟帶,推動政府、企業、漁民共享漁港經濟區建設成果。 推動漁港產業發展。印發實施《珠海漁港經濟區項目建設規劃(2021-2030)》,推動企業投資建設洪灣漁港冷鏈倉儲基地、東港興遠洋漁業基地等,補齊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短板,培育壯大水產加工冷鏈倉儲企業共31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年加工能力25萬噸,擁有水產冷庫37座、冷藏能力3.3萬噸/次。印發實施《珠海市推進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規劃配套建設漁人碼頭、旅游集散中心和特色商業街區等商業設施,打造洪灣漁港海釣出發基地,形成以漁業產業為基因、以漁樂文旅為亮點、以特色商業為內核的現代漁港經濟區。 形成漁港集聚效應。借助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聯動港澳海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做強線上線下冰鮮、凍品、活鮮及高價值漁獲的交易功能。出臺《珠海市深海養殖和遠洋捕撈扶持措施(暫行)》,支持遠洋水產品入境珠海集散,給予一定運輸費用補貼,鼓勵企業進入洪灣中心漁港交易中心交易,對銷售貿易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銷售貿易總額1%的獎勵。目前洪灣漁港水產品交易廳已簽約商戶38戶,出租率80%以上,涉及海產品打包分揀、批發、集散等業務,吸引眾多廣東、廣西、海南省沿海地市漁船及港澳流動漁船回港靠泊卸魚補給,累計進出港漁船超18萬艘次、年均魚貨卸港量超8萬噸。 珠海市農業農村局
多措并舉 齊抓共管 編者按 近年來,針對群眾性漁港多小散亂、歷史欠賬多、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功能單一、管理手段粗放、駐港監管力量不足等問題,青島市對標先進地市,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著力完善漁港服務保障功能,努力提升人防技防水平,持續強化群眾性漁港總體監管能力。 加強領導抓統籌。青島市堅持把漁港建設管理與城鄉規劃建設、漁業安全生產、海洋秩序維護等一體謀劃推進。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市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市海洋涉漁綜合治理協調機制以及“四海一家”(海洋、公安海岸警察、海事、海警)執法聯動工作機制,統籌漁業發展與安全,聚焦商漁共治、涉漁“三無”船舶整治等重點任務,實現管教結合、查打并舉,形成整體推動、部門協同、執法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堅持規劃引領。結合區(市)城鄉規劃和經濟發展,研究出臺青島市漁業港口布局編制規劃,逐步構建“一帶、三區、二十八處漁港”的總體空間布局,整合提升現有漁港功能和作用,突出防災減災保障和中心漁港拉動輻射作用。三是推動改革創新。引導沿海區(市)立足各自實際,積極探索依托國有平臺公司并購重組等漁港管理改革路徑,推動漁港服務管理轉型升級。 升級設施抓基礎。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提升設施漁業水平和漁港綜合環境。一是全面提升漁港環境。將漁港環境綜合整治納入市辦實事項目調度推動,有效解決了漁港環境臟亂、旱廁直排、港面泥濘等問題。二是積極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以西海岸國家級漁港經濟區獲批為契機,以中心漁港升級改造帶動輻射周邊群眾性漁港,建立通報督導等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11個建設子項目已竣工8個。三是完善漁港智慧化監管系統。為補齊青島市漁港和停泊點前端感知設備數量不足、覆蓋范圍不全面等短板,完善多維感知網絡,推動實施漁港智慧化監管系統建設,在全市44個漁港及30個停泊點增設視頻監控系統,并將其列入全市智慧海洋建設重要板塊,提高漁港智慧化監管水平。 強化力量抓監管。引導沿海區(市)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漁港管理新模式,增強駐港監管能力。一是在嶗山區建立了群眾性漁港長效管理機制,按照“政府牽頭策劃、部門調度考核、鄉鎮組織推動、村居具體落實”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在資金安排上列入部門預算,全額保障,逐年撥付,確保治理常態化、長效化;在管理機制上增設專門管港機構,配備漁港管理、專業保潔“兩支隊伍”,升級智能設施,推動形成漁港(漁船)、社區、街道、區自下而上的四級管理體系。二是在西海岸新區實行執法船艇、人員雙下沉,在重要漁港成立現場管理辦公室,強化漁船網格化監管,壓實各級責任,有效解決基層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三是在即墨區統籌海上應急救援力量,通過政府采購方式,在群眾性漁港比較集中的2個鎮(街)建立應急“救援站”,每處駐扎13名海上救援隊員,在有力增強漁港及周邊海上救援力量的同時,也強化了對周邊漁港的駐港監管能力。 聚焦防范抓關鍵。科學精準把握形勢,聚焦關鍵領域、重點環節,嚴抓漁船源頭管理,夯實漁港安全基礎。一是聚焦重要時段。伏休期間,依港設立聯合整治專班,執行最嚴格的伏休制度,有效制止涉漁違法違規行為。二是聚焦關鍵環節。漁港經營者嚴格做好漁船進出港登記,漁業執法部門建立檢查考核制度,嚴厲查處港內非法加油、非法電氣焊以及海上非法捕撈作業等行為,近兩年查處涉漁“三無”船舶900余艘。三是聚焦風險防范。既上新手段、又用土辦法,在重要漁港水域設置鐵鏈作為關卡。正常情況下,鐵鏈沉于水下,船只暢通無阻;在伏休期間和惡劣天氣時段,鐵鏈浮于水面,嚴防漁船違規出海。
提升群眾性漁港監管水平
打造小型漁船管理蒼南模式 編者按 蒼南縣創新提出國企造船(所有權)、公司管船(經營權)、漁民租船(租賃權)的管理模式,經方案審核、實地考察、專家論證,農業農村部批準蒼南縣開展漁船管理改革試點。 三無漁船是漁業管理的最大難題?!叭裏o”漁船由來已久,是蒼南漁業安全的最大問題,面臨三大困境:一是安全隱患大?!叭裏o”漁船普遍安全設備缺失,安全系數低,同時也是伏休期違法捕撈的“活躍分子”,走私犯罪常用的“作案工具”,極易發生涉海涉漁安全生產事故。二是執法管理難。蒼南海岸線205公里(占溫州市40%),岙口、碼頭眾多,為“三無”漁船的隱蔽生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雖2014年以來蒼南縣持續開展專項整治,累計打擊取締“三無”漁船3500余艘,但從實際情況看,“三無”漁船“打而不絕”,大部分漁民在短暫蟄伏后“重操舊業”,甚至出現越打越小、越打越簡陋、越打越危險的情況。三是生計出路窄。在嚴格“雙控”制度下,小型漁船指標稀缺,且造船成本高,生計漁民獲得合法船只難度大。同時蒼南縣沿海鄉鎮人均耕地面積僅0.2畝,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畝),漁區群眾“靠海吃?!庇^念重,且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技能單一,轉產轉業困難。 生計漁民生產生活如何保障。為什么“三無”漁船會打而不絕?為什么執法中有時會遇到群體性事件?規范生產與漁民生計保障要如何兼顧?去年,蒼南縣曾計劃通過“拆大建小、三權分置”方式,讓生計漁民擁有合法船只,從根本上化解安全生產與漁民生計保障的矛盾。主要考慮了2個方面:一方面算好三本賬。從經濟賬看,船網指標最終是政府買單、漁船建造成本可通過租金收回,成本總體可控;從民生賬看,解決了漁民的生計問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政治賬看,實現了漁業安全和漁民共富的雙贏目標。 另一方面面臨四難點。主要是:1.所有權歸國有企業、租賃權給漁民,但安全責任不明晰。2.生計漁民認定標準不一,小型漁船數量有限,公平分配難。3.一次性投入近5億元,縣級財政難以支撐。4.缺乏數字化管控系統,新增小型漁船可能增加漁船管理難度。因此,沒有上級政策支持,“拆大建小”的解決路徑一時難以落地。 小型漁船“三權分置”管理是破題之鑰。2023年初,農業農村部下發了漁船管理改革方向選題,其中“小型漁船管理權責下放”“漁船租賃改革”等內容正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破題之舉。因此,蒼南縣在前期謀劃“拆大建小”的基礎上,創新迭代了國企造船(所有權)、公司管船(經營權)、漁民租船(租賃權)的“三權分置”管理模式,經方案審核、實地考察、專家論證,農業農村部在原浙江省小型漁船指標基礎上,批準新增350艘小型船網指標,支持該項改革試點。蒼南改革主要思路是:一是試行“雙證分離”,漁船管理主動可控。優化漁船租賃程序,改變以往“漁船所有者即捕撈生產者”的思路,試點允許租賃者申請捕撈許可證,所有權證書(國有公司持有)與捕撈許可證書(租賃漁民持有)分設,實現“雙證分離、權益共享、依法并存”,政府能夠牢牢掌握漁船所有權和減船轉產的主動權,同時也明確租賃漁民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二是通過“積分準入”,保障生計漁民權益。設置租賃準入基本條件和積分制度,將漁民實際情況轉為可量化分值,參考義務教育分批入學模式,通過“漁民申報、村級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審批”,讓真正有需求的生計漁民獲得漁船租賃資格和捕撈許可。三是創新“利益聯結”,構筑共治共享格局。以考核管理、資金激勵、財政補助切入,構建政府、管理公司、村集體、漁民“四方共同體”,各司其職管安全、各盡其美獲收益。政府突出資源輸出和財力支撐,漁船租金確?!皾O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實現漁業規范與漁民生計保障“同步走”。管理公司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經營權流轉機制和漁船綜合服務,實現“政府管船東向政府管公司”轉變。村級明確“三無”漁船管理職責,將管理成效和資金獎勵、干部考核相掛鉤,壓實“最后一公里”管理責任。漁民強化“抵‘三無’、保資源、好收成”意識,形成主動參與抵制“三無”漁船的生動局面。四是深化“數智賦能”,打造閉環管控體系。這是小型漁船改革能否成功的最關鍵一環。搭建數字岸線管控平臺,構建AI算法及大數據模型,動態感知“三無”漁船涉及的人、車、船等要素,全鏈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實現“從管海上轉向管岸線、從人工盯轉為智能管、從漁業主管部門單打獨斗轉為一支隊伍管執法”,推動漁業安全管理規范化和數字化“雙輪驅動”。 在國家農業農村部和省市農業部門的指導支持下,以改革為支點,蒼南縣積極打造小型漁船管理改革的蒼南樣板。一是把群眾期待的事成為政府一心要干的事?!皳P帆起航,漁獲滿倉”是漁民最大的期盼。通過此次改革,預計可增加漁民就業崗位1000個以上,每艘漁船凈利潤可達37.5萬元/年(以現有小型刺網漁船每天捕撈一次,全年作業150天計算),人均增收10萬元以上。二是把政府要干的事成為群眾積極參與的事?!皾O業共治,秩序共建”是改革的應有之義。此次改革,充分保障生計漁民生產生活,以往只能通過“三無”漁船謀生的漁民得以步入合規生產正軌,讓群眾主動參與到改革全過程。在前期小型漁船租賃意向摸排過程中,預報名人數多達730人,遠超預期。三是把政府干成的事成為群眾拍手叫好的事?!案哔|發展,漁區共富”是最終目標。通過改革推動,探索建造環保新材料漁船,推廣沿海灘涂養殖,補強水產品精深加工鏈條,推動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時,借力中國東海岸1號公路文旅IP,高標準推進168黃金海岸線“和美漁村”建設,加快布局精品民宿、海鮮夜市等農文旅融合新業態,持續拓寬漁民轉產轉業增收路徑,讓改革成果展現在群眾笑臉上。 蒼南縣人民政府
來源:中國漁業報